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融入到了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由于老年人年龄较大、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对新事物了解不足等原因,一些犯罪分子以“高收益”、“中大奖”为诱饵,对老年人实施金融诈骗,让他们遭受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以下是针对老年群体常见的四类“陷阱”:
“投资养老”陷阱。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养老名义承诺高利率回报且提供预留养老床位、预定养老房间等服务,向老年消费者非法筹集资金。
“以房养老”陷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诱使老年人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进行非法集资。
“稀有藏品”陷阱。不法分子以“限量发行”“高额回报”等宣传语吸引老年人投资纪念币,许诺在短期内会实现“收益翻番”,其实只是售卖一些外表华美的工艺品或翻版印制的纪念币。
“理财神器”陷阱。通过虚构国企背景、保本保息承诺获取老年人信任,再通过虚构项目、高收益诱导老年人充值投资拉人头后平台会以各种理由无法提现甚至失联,投资款血本无归。
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老年人该如何保护自己,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呢?在此,民生信用卡给您支支招:
一、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首先要加强防骗意识:不要被天上掉的“馅饼”所诱惑。比如打着中奖、秒杀、抢红包、免费领奖、低价抢购等旗号,引导填写个人信息或下载不知名APP、网址,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其次加强保密意识:对于自己与家人的通讯信息、家庭住址、财产状况、身份证件号码、账户密码等信息,不要轻易告知他人;
二、谨防各类“新式骗局”
首先办理业务到正规机构:一定要到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切勿相信所谓的“熟人推荐”。不要相信“可办理全国业务”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其次选择产品莫贪高收益:许多养老诈骗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高额利息”“入股分红”等虚假话术的助推,当有人告诉你他们的项目是“高收益、低风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三、不轻信“非法代理”机构
金融维权勿寻求代理:存在维权需求时,一定要走正规途径,切莫相信“代理维权”“代理投诉”等黑色产业链。
此外,老年人要与家人密切沟通,收到家人受伤需支付抢救费用、朋友急事求助之类的短信或电话,不要着急恐慌,要多方确认、仔细核对,哪怕是视频电话,也要谨防AI换脸、冒充家人诈骗的情况。